【巴基斯坦/缅甸】一家巴基斯坦电视台潜入拉合尔一处据称是配对中心的场所,发现其中关押着六名妇女和少女,其中两人年仅13岁,正在等候被送往中国做新娘。该台报导,这些妇女和少女的家属都收到40万巴基斯坦卢比(2,800美元),将来还可月领4万卢比(280美元),并附送一名男性家属中国护照。《日经亚洲评论》报导,中国男性购买巴基斯坦新娘的情况已存在多年。
在中国,女性占人口比例从1987年起即稳定下滑。学者估计,中国现有三到四千万“消失的女性”,造成这种人口不平衡的原因首先是对生男孩的偏好,再加上1979至2015年实施的“一胎化政策”推波助澜,以及女性生殖权利持续受限。性别落差导致众多中国男性讨不到老婆,进而助长从国外贩运妇女的需求。
根据人权观察对缅甸新娘贩运的记录,每年有数以百计的妇女和少女被拐骗到中国打工,实际上都被卖给中国家庭做新娘而沦为性奴,通常长达数年。即使侥幸逃脱,多半也必须把孩子抛下。据许多记者报导,同样的新娘贩运模式也发生在柬埔寨、老挝、朝鲜和越南。
中国和巴基斯坦各方面关系密切,包括通过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4月13日,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发出声明:“我们注意到近来有些非法婚姻介绍所藉着跨国婚姻中介牟取非法利益...中方正与巴基斯坦执法部门合作打击非法婚姻中介服务。” 巴基斯坦政府也承认新娘贩运持续发生,并誓言与中国合作打击这种贸易。巴中两国都应当正视许多巴国妇女和少女面临在中国沦为性奴的危险,并应采取有效措施遏止新娘贩运。
(新闻来源:人权观察)
△杀害女婴的恶果,最后又牵连到了女性身上。
2019.07.02
【德国】自2016年开始在德国生效的一项法律要求,德国上市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司必须在非执行监理会中有超过30%的女性成员。
今年6月这一目标终于勉强达成:在185家德国股市指数公司的监理会中有平均30.9%的女性,与2015年相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但负责监督这一法律执行的组织FidAR指出,这些数字仅仅达到了法律规定的最低限,德国公司的实际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比如在这些公司中实际掌权的执行董事会中,由于法律尚未有性别比例的硬性规定,女性比例仅占9.2%,而这与2015年的4.2%相比已经增长了超过一倍。
FidAR指出,目前法律仅要求这些公司自行制定执行董事会中的女性比例目标:“185家股指公司中仍有2/3在执行董事会中没有任何女性,而这其中又有超过半数公司为自己设定了至2022年的目标为女性比例0%。这个结果明确表明,很遗憾,变化只能靠法律的强制才能实现。”
(来源:财经周刊)
△ 性别平权仍要依靠法律强制。
2019.07.03
【菲律宾】“Gandang Pilipina”(菲律宾美人)是社交媒体上的一个倡议运动,它赞颂不一样的身体形态和风格,将之视为美。它是由马尼拉菲律宾大学的一群大学生组织起来的。
她们在本月的第一段影片是一组不同女性的照片,画面上用文字显现她们个人曾经受到过的关于她们身体的负面评论,比如说“试试美白产品吧”、“你看起来像根扫帚棍”,甚至“看着就像你的阴毛长在头上似的”。
在短片的最后,她们赞颂自己的不同,称这是真正的美。
“在菲律宾,注意到一个女生的外表并对之品头论足是很普遍的。”参加者舍巴娜·艾卡斯尔(Shebana Alqaseer)说。“你放假回老家,可以尽管放心,邻居和亲戚都会告诉你,你是不是胖了。”她希望这个项目能够散播出一个讯息:“外表并不能定义我们。”
卡米尔·卡巴图(Camille Cabatu)也是参加者之一。她说,她一直以来都对自己的平胸感到自卑。“社交媒体时代在何为‘漂亮’这件事情上对每一个人都洗了脑,特别是年轻人。展示我们自己脆弱的一面,我们的不安全感,一点都不容易……但是我们的目标就是要真的打破这种审美标准,”她说。
艾卡斯尔说,她们开始这个项目,是因为“厌女”和“性别歧视”在菲律宾越演越烈,因为是在现任总统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治下。
“他曾经拿强奸以及政界中年长女性的外表开玩笑,”她说。“我们想要终结这种文化……并且帮助改变这种思维。”
(新闻来源:BBC新闻)
△外表并不能定义我们。
2019.07.04
【美国】上个月,常青藤名校之一的达特茅斯学院在一起工作场所性骚扰诉讼中要求法院向公众公开原告女性的身份。
这起诉讼涉及达特茅斯学院心理和脑科学系中发生的强奸、暴力和骚扰行为,原告共有7人。达特茅斯学院作为被告,要求公开原告身份的理由有两个:第一,诉讼中使用替代名会导致“混淆”;第二,虽然达特茅斯学院清楚地知道原告的真实身份,但原告不对所有公众公开身份仍然会对被告的辩护造成困难。要求性骚扰原告公开身份是典型的荡妇羞辱策略,会有效阻止未来有其他学生或员工因性骚扰提出新的诉讼。讽刺的是,达特茅斯学院在今年4月还声称,将“对自己有比法律规定更严格的要求”,营造“无性骚扰和权力滥用的自由校园”。
文章作者本人曾是罗彻斯特大学的教工,因在一起由9名原告提起的针对Florian Jaeger教授的性骚扰诉讼案中被被告律师(也是韦恩斯坦雇佣的律所)“不小心”泄露了真实身份而被迫辞职。这起案件最初由学生投诉至罗彻斯特校方但被故意拖延和搁置,直到投诉人数达到10人,校方不得不进行内部调查,结论为“确有不当行为,但不至违法,也不违反学校的现有政策,不予处理”。受害者只能自发聘请外部律师正式提起诉讼。目前诉讼正在进行中,而该教授仍在职。
在调查过程中,原告身份被莫名其妙地陆续公开,给受害者的学习工作和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来源:自然期刊)
△ 公关的高调和应诉的不择手段,对比出名校的虚伪
2019.07.05
【日本】一家居酒屋的门口,贴着一张招聘。“打工招募 男性大学生 朝气开朗 工资1200日元/小时”
因为是居酒屋的工作,所以应该需要搬啤酒和酒瓶之类。虽然也有适合体力劳动的女性,但从效率上来讲还是更想招聘男性,老板大概是出于这样的理由写了这则招聘。
但按照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限定性别的招聘是被禁止的。这样的招聘究竟有没有问题呢?我们就此请教了德田隆裕律师。
他表示:“这样的招聘存在问题。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规定,在雇用劳动者时,必须不论性别给予同等机会。”
“如果居酒屋方面想招聘力气大的人的话,这则招聘该如何改正呢?可以不写性别直接写要求力气大吗?”
德田律师回答说:“直接写招募力气大的人,也可能构成间接歧视。(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第7条)间接歧视是指,虽然条件看似与性别无关,但实际运用的结果可能会对某个性别不利。所以这则招聘的正确写法是,注明工作时需要搬运xxkg的啤酒箱,让符合该要求的劳动者来应聘。”
△间接歧视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很有借鉴意义。日本关于女性不适合从事的工作以及女性劳动基准(类似我国《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的规定和我国的标准有些差异,有机会可以对比讨论一下。
2019.07.09
【联合国】联合国制止毒品及犯罪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共有46万4千人死于谋杀,其中五分之一受害者为女性,即87000人。而受害女性中,又有大约五万人是被家庭成员杀害的。相比之下,同一时间段内死于武装冲突的男女总人数则为89000人。
报告书中称,"很多女性是被其生活伴侣或者离异伴侣所杀害的,不过,出于家庭地位和社会角色原因加害这些女性的也包括她们的父亲、兄弟、母亲、姐妹或其他家庭成员。"
在施害者为丈夫、伴侣或离异伴侣的案件中,受害女性往往在生前就曾长期遭遇家庭暴力。从杀人动机来看,大部分案件都同吃醋或担心离异有关。
相关的比较显示,家庭成员制造的杀人案件已在谋杀案件总量中占据多数。2012年,这一比例还只有47%,2017年则已升至58%。同人口总数相比较,非洲女性的境况最为危险,而欧洲女性相对则比较安全。
报告书的作者认为,对女性的暴力往往同男权社会的固有观念有关。那些认为男性对女性拥有性支配权和主导权的男子,往往更具有对女性施暴、甚至杀害女性的倾向。联合国的报告指出,教育程度低下、儿时遭遇暴力、酗酒以及暴力倾向强都是造成凶手施用暴力的重要因素。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家暴不是家务事,是犯罪。
2019.07.10
【德国】环法自行车赛刚刚开始,一群来自柏林喜欢骑行的女性也开始了她们的街头抗议行动,反对骑行界的“领奖台女孩”传统。
根据环法传统,21段赛事中每当一段结束都会给骑手颁奖,获奖的骑手站在领奖台中间,被着装凉快的年轻女孩左右簇拥着,这些女孩的职责包括献花、亲吻骑手和在镜头前摆拍。
“这种人设是赤裸裸的性别歧视,”参加抗议的女骑手说,“女性不是装饰,不是物品,也不是比赛奖励。这种性别刻板形象在公众中传播,给年轻女性以花童、超短裙、弱不禁风、自己没有能力只能靠男人才能上领奖台的形象,并不符合现代女性对自己的认知。”
抗议行动已经收集了超过一万七千个签名。这个女性骑行小组有更大的目标:她们希望能够组织女性自己的环法自行车赛。“但是首先领奖台女孩的传统必须打破,否则想象一下在女子环法赛上要穿成花花公子的男孩子来颁奖:这也是性别歧视。”现场大部分人对这个抗议行动表示赞成,但也有一些其他的声音。在文章末尾有多位男士留言:“只有吃饱了撑的人才会关心这个”,或者“姑娘们(注:德语中对成年人用“姑娘”的称谓有轻蔑意)你们怎么不自己去参加环法啊”。
(来源:时代周刊)
△ 性别歧视历史悠久且无处不在,打破物化女性的传统并不是“吃饱了撑的”
2019.07.11
【日本】书包原材料生产商kuraray对1376名小学六年级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他们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
调查于今年1月~3月间实施,在本月九日公布结果。男孩未来想从事的职业连续八年排名第一的都是“运动员”。女孩中去年排名第一的“医生”掉落到第九,“教师”成为今年排名第一的职业。
本社(読売新聞)猜测,这一结果可能和去年多家医科大学被曝出录取时歧视女性的丑闻有关。
△男孩们可以继续他们的梦想,女孩们在歧视面前止步。
(图为调查问卷)
(向右滑动,显示更多)
2019.07.12
【美国】纽约大学心理和神经学科教授Freeman回忆起七年前的第一份教职:
他的同事在他入职后告诉他,因为担心Freeman在不友好的环境里担任终身教职有困难,当初差一点就没有给他面试的机会:“我们了解到你是同性恋,而我们这里缺乏多样性。” 他提到,因为“担心弱势群体在缺乏多样化的环境里生存困难”而放弃招聘弱势人群的做法,普遍存在于理工科(STEM)的各个机构,这是一种将隐性歧视合理化的行为。
比如有教授认为“出柜的学生不专业”,视跨性别者为“优柔寡断”。他曾遇到一位收到了9个教职面试邀请的优秀申请人,仅仅因为她在面试中提到自己是女同,最终没有收到任何聘用书。
在Freeman为他自己的实验室面试博士后的过程中,曾有一位同事私下特别询问申请人,“你的未来老板可是个gay,不会有问题吧”。统计研究表明,LGBTQ人群更经常感受到工作场所的负面压力:大约70%的出柜教职员工在自己的部门感到不适。
STEM学科中的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由来已久,女性和黑人的人数比例都过低,申请资金的成功率明显低于白人男性申请者,也更少收到会议发言和讲座的邀请,以至于最近出现了“抵制全男性学术会议”的行动。
但在今日的美国,对女性和黑人的歧视受到严格监管,这是得益于学校、政府和研究机构对性别和种族的常年统计:基于这些统计,我们才得知在近20年里数学和统计学领域的女性和黑人学生比例在不断下降,黑人在STEM学科面临同工不同酬,计算机学是所有STEM学科中性别比例最夸张、女性最少的学科。
但由于对LGBTQ人群缺少统计数据,他们受到了同样的歧视却没有被承认,这样很难推动反歧视政策。Freeman和17个研究机构已经向美国国家卫生基金会NSF提出了建议,在问卷调查中增加“性向”选择,目前仍在评估阶段。
(来源:科学美国人)
△ 承认歧视的存在,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2019.07.15
【日本】今年是《政治领域男女共同参与法》实施以来第一次国政选举,女性的政治参与是促进民主主义的重要课题。
日本国会议员中女性议员所占比例10.1%(包含参议院的话为13.6%),在193个国家中排第165名。都道府县会议员中女性议员占10.0%,市区町村议员中占13.4%(包含政令市)。
今年的地方统一选举里日本共产党的当选者中,道府县议员中女议员占52%,政令市议员中占52%,区市町村议员中占40%。参议员选举中,日本共产党的女性候选人50%都为女性。
△希望进步不止体现在数字上,数字背后如果只是让女性当摆设,同样没有意义。
2019.07.16
【墨西哥】墨西哥学术界的米兔运动正在进入主流社交媒体的视野。
在推特标签“我第一次被骚扰”和“我为什么没有报警”下出现了来自学术界女性的几百件案例。其中一位学者说,“我试图回忆在28岁以前受到过的性骚扰:太多了,多到我都数不清了”。
这次社交媒体的爆发正在促进墨西哥更多关于学术界性骚扰严重程度的公开讨论。墨西哥国立独立大学(UNAM),一个有20个校区,超过34万学生的庞大学术机构,在2016年第一次设立了校园反性别骚扰制度,但这一制度在建立之初并不受理发生于一年以前的历史报案。在制度实施的三年中,UNAM收到的性骚扰报案比此前14年间的所有报案还多出了22%。去年,UNAM的性别课题研究所公布了一份涉及40间大学和研究结构的报告,报告指出墨西哥学术界极度缺乏对性骚扰和性侵犯的制止、预防、监督和惩戒措施。
(来源:自然期刊)
△大学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不惜牺牲学生的人权。
2019.07.17
【联合国】联大第73届会议主席埃斯皮诺萨今天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题为“性别平等和妇女在可持续世界中的领导作用”的讨论会上表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实现了完全的性别平等,世界每个地区的妇女继续面临歧视——从令人窒息的陈规定型观念到歧视性法律、有害习俗和暴力。
她表示,自从25年前通过《北京行动纲要》以来,世界在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女议员的比例增加了一倍。但与此同时,妇女在每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上仍然落后。例如,只有42%的国家给予妇女同样的土地所有权;只有60%的国家给予妇女平等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而农村妇女、残疾妇女、土著妇女和老年妇女在实现性别平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更大。
埃斯皮诺萨指出,大量确凿证据表明,妇女的参与和领导对经济稳定、善治以及卫生、教育和社会保护等领域的投资产生了积极影响。育龄妇女每多接受一年教育,儿童死亡率就下降近10%。
她强调,人们知道如何增强妇女和女孩的权能,所需要的是更大的政治意愿和具有变革性的实际行动。
此次研讨会举行了两场主题分别为“妇女的领导力——采取行动的呼声”和“性别平等和包容性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专题讨论。联大第74届会议当选主席班德、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米娜·默罕默德、新西兰前总理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前署长海伦·克拉克、联合国妇女署执行主任姆兰博·努卡、安哥拉第一夫人安娜·洛伦索、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盖伊·莱德参加了此次会议。
(新闻来源:联合国新闻)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实现了完全的性别平等,世界每个地区的妇女继续面临歧视。
2019.07.18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橄榄球联盟(NRL)迎来了自1908年以来的第一位女性主裁判Sharpe,她将在本周的一场比赛中创造历史。
在此之前,Sharpe已经是NRL的一名边裁,曾经参加多场NRL比赛。“橄榄球队员们不会对我说类似‘你懂什么你只是个女人’的话,”她说,“在赛场上他们只想你做好自己的工作,这和你的性别无关。”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能激励更多女性成为裁判。这对于NRL来说也是好消息:由于多名运动员涉嫌性骚扰和性暴力,NRL正处于舆论的风暴中心。
(来源:明镜周刊)
△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打破职业性别刻板印象。
2019.07.19
【日本】今次的参议院选举,是2018年5月《政治领域男女共同参与推进法》实施后的首次国政选举。
女性候选人占28%,达到历史最高。立宪民主党、共产党、社民党等野党都积极推进女性政治参与,自民党和公明党的女性候选人占比还仅停留在15%和8%。
法国2000年颁布《parité》,政党若违反国会议员候选人数男女占比相同的规定,该政党将会被消减政党补助金。下院女议员的比例从1995年的占6.4%上升了将近40%。英国和韩国20年来女议员占比也上升了10%~20%。
日本的女性众议员占比从95年的2.7%上升到了10.2%,和其他国家相比仍然极低。在191个国家中排名第163。
△认识到差距之后,重要的是怎么缩短差距。
2019.07.22
【玻利维亚】去年一年中,玻利维亚这个仅有一千一百万人口的南美小国有128名女性由于她们的性别而被谋杀。
总统莫拉莱斯公布了一项紧急应对计划,涉及教育系统,政治,司法,私有企业和家庭,目标是减低针对女性的暴力行为。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统计,2017年世界范围内共有八万七千名女性由于性别暴力致死,其中超过五万人是被伴侣或家人所害,而这其中有约两万起案件发生在亚洲。
(来源:明镜周刊)
△ 家暴是犯罪,却往往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关注。
2019.07.23
【日本】7月21日的参议院选举中,104名女性候选人中,共有28名女性当选。
女性候选人占比为历史最高,达到28%。女性当选者人数占比为22.6%。
自民党女性候选人12人,当选10人。占该党当选者的17.5%。
立宪民主党女性候选人19人,当选6人。占该党当选者的35.2%。
共产党女性候选人22人,当选3人。占该党当选者的42.9%。
国民民主党女性候选人10人,当选1人。占该党当选者的16.7%。
社民党女性候选人5人,当选0人。
日本维新会女性候选人7人,当选1人。占该党当选者的10%。
公明党女性候选人2人,当选2人。占该党当选者的14.3%。
令和新选组女性候选人2人,当选1人。占该党当选者的50%。
此外,还有无党派的女性候选人25人,当选4人。
△今年的当选人数和16年一样,都是28人,为历史最高。
2019.07.24
【德国】在德国国家议会中有31%的女性议员。
在布兰登堡州这一数字是36%。今年初布兰登堡州通过了一项议会性别平等法律,成为德国第一个规定议会女性议员比例的州:从2020年6月30日起,所有党派的州议员都必须实现50%的女性比例。由于偏保守的基督教民主联盟(CDU)在布兰登堡州的女性议员比例仅有24%,CDU布兰登堡州主席提议在今年9月的州选举中提前实行性别平等法律,但遭到了CDU内部投票否决。
事实上,由于预期明年的性别平等法律会损害自身利益,CDU的男性议员们在今年的候选人名单中大动手脚,使名单中的多名女性候选人排名比以往更靠后。
布兰登堡州的右翼民粹政党AfD则完全否定这一法律,认为性别平等法律违反了宪法中的自由选举权,并表示将提出对这项法律的复议申请。在全球范围内规定议会性别比例的国家共有23个,包括12个拉丁美洲国家,以及欧洲的比利时、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和斯洛文尼亚。
(来源:明镜周刊,法兰克福汇报,n-tv,维基百科)
△ 议会性别平等法律是公正和自由之间的博弈。
2019.07.25
【日本】《男女共同参与社会基本法》自1999年制定至今,选择理工科的女生或理工科的女性研究工作者仍然数量不多。
不久前公布的《2019年度男女共同参与白皮书》显示,女生不选择理工科并不是因为成绩,而是因为社会环境。
1975年女性的大学升学率为12.7%,短期大学升学率为20.2%。到了2018年,女性的大学升学率为50.1%,短期大学升学率为8.3%。
另一方面,按专业来看,男女之间存在很大差别。药学、看护学、人文科学、教育学等专业半数以上都是女性学生,农学专业女性学生大概占40%,社会学、医学等专业女性学生大概占30%,而工学专业的女性学生大概只占15%。
据调查,截至2018年全日本的女性研究工作者大约为15万人,仅占全国研究工作者的16.2%。与国外相比,这个比例相当的低。在工学领域的42万研究工作者中,女性研究者仅有2万6千人左右,约占6.2%。
为了改善这种男女选择偏差,白皮书指出,社会应该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女性不选择理工科并不是因为学习能力不足,而是受到了诸如亲戚的意见、其他女生的升学选择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学校的老师不应该给学生灌输“因为是女生,所以适合某种工作”的刻板性别分工,应该认真平等的给予学生升学选择指导。
△因为你是女性,所以一定不要被刻板观念左右你的选择。
2019.07.26
【法国】2020年初法国议会将对一项新法律进行投票,决定是否允许女同伴侣及单身女性通过人工受孕获得试管婴儿,以及是否将在社会医疗保险中覆盖手术的费用。
至今为止在法国,这项权利以及医保覆盖仅适用于异性伴侣中有一方不孕不育或有严重遗传病风险的情况,且要求双方已结婚或至少共同生活两年以上。这项法律提议遭到了天主教会的反对。
法国卫生部长强调,法国社会对多元化家庭的接受程度正在提高,“人工受孕与我们的道德观念并不冲突,”她说,“但我们绝不允许代孕,因为代孕有物化女性的嫌疑。”
这项法律同时将结束精子捐献的匿名性:生理父亲必须接受孩子在成年后有知情权。在隔壁德国,虽然并没有明文禁止同性伴侣的人工受孕手术,但事实上缺少明确的法律支持,造成大部分医生拒绝同性伴侣的就医请求。
(来源:明镜周刊)
△ 用实际政策支持多元化家庭。
2019.07.29
【法国】政府数据显示,法国去年共有121名女性遭配偶或前夫、前男友杀害,相当于每3天就有1名法国女性死于家暴。
在这项数字发布前的几天,法国政府才宣布将在今年9月进行广泛咨询,草拟防范杀害女性的新措施,以全面消除对女性的谋杀和暴力。
去年死于家暴女性的数字,略低于2017年的130人,但与2016年的123人相当。去年这121起个案里,有26件被归类为谋杀、85件属过失杀人,10件是因家暴伤重而死。
而截至今年,死于丈夫或伴侣之手“女性遇害”(femicide)人数已有76人。
法国政府的数据另显示,每年平均约有21万9000名年龄介于18岁到75岁间的女性,有遭受现任或前任配偶所施予肢体暴力或性暴力。3/4的受害者表示家暴原因出于日常问题;8成的受害者受过心理或口头霸凌。
法国内政部长卡斯塔纳(Christophe Castaner)和性别平权部长的席亚帕(Marlene Schiappa)在联合声明中说:“平均每两天半就会发生一起伴侣间暴力致死的犯罪;每3天就有一名女性得死在自己前任或现任配偶手里。”
数据还显示去年共有28名男性死于家暴,当中15人“过去曾对配偶施暴”。
(新闻来源:瑞士咨询)
△别让恋爱结婚成为高危选择。
2019.07.31
【日本】看近年大企业在网络上被网友批评的原因,可以发现因广告策划中“固化男女形象的性别刻板印象”而被指责的例子越来越多。
去年,知名饮料企业麒麟旗下的“午后红茶”打出“午后红茶女子”的形象作为宣传,在推特上发布了爱喝午后红茶的4种个性的女性漫画人物,希望得到年轻女性的支持和共鸣。4月26日,漫画形象在网上发布后,被网友们批评该宣传是对女性的蔑视和揶揄,铺天盖地的批评声持续到4月30日。5月1日早上公司召开紧急会议,于当天上午10点删除掉该条推特,并进行公开道歉。
这四种女性分别为:
自作模特姿态的心高气傲女生,主要特征是“明明不胖,却吵嚷着自己胖了要控制吃甜食、对什么都容易毒舌、觉得自己引人注目,所以格外注意穿着打扮、喜欢名牌、会重复使用名牌的购物袋、渴望被人夸奖可爱,但因为禁欲的性格总被说帅气、意外的交不到男朋友、无论冬夏都穿着有风格的服装。”
萝莉打扮的自恋女生,主要特征是“整天想着可爱的东西,不怎么去上课、梳着电视里偶像风格的发型、和朋友穿着情侣上衣、肚子饿的时候会吃软糖、最喜欢柔和的颜色、想减肥却又和朋友约定好了这周去哪里吃饭、不在社交平台上发泄负面情绪、戴着从新大久保买来的和朋友同款的手链。”
想做主导者但又总徒劳无功的女生,主要特征是“不擅长拍照摆姿势,在镜头里总张着嘴、穿很女孩子风格的裙子时,会拿想掩盖腿上肌肉作为借口、想摆脱在社团活动里被前辈当作搞笑角色的形象,但对谁也说不出口、被暗恋的前辈开玩笑后会暗暗伤心、想掩盖腿上的肌肉穿裙子也是真、什么事情都要在群里讨论,但总找不对时机而被否定。”
依赖朋友的女生,主要特征为“没有主见随大流、看见什么都先夸可爱、勉强自己加入朋友要去的社团,即使自己本身不擅长这项活动、按照家人的意见选择出门穿的衣服、模仿别人的穿衣打扮、自恋但不表现出来。”
△还记得前段时间大火的鉴婊测试题吗?
(图为爱喝午后红茶的4种个性的女性漫画人物)
(向右滑动,显示更多)
联系我们:我们建了海外之声读者交流群,如需入群,请私信后台“海外之声+微信号”。志愿者会添加您的微信,并加您入群。